星座娱乐
最新动态

你的位置:星座娱乐 > 最新动态 > 蒋军五大王牌主力是怎么消失的?林彪灭两个,粟裕灭了两个半

蒋军五大王牌主力是怎么消失的?林彪灭两个,粟裕灭了两个半

发布日期:2024-08-26 02:47    点击次数:117

在反抗外辱的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也出现过一些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其中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第18军和第74军因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被后世普遍称为国军“五大主力”。

然而在解放战争爆发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新一军和新六军在东北被林彪的东北野战军全部歼灭。第五军和第74军被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18军则被我华野与中野联手歼灭。

尽管这五个军曾经代表中国军队的最高水准,但背离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走向毁灭。

抗战爆发后国军正式把军作为战略单位,战绩卓越的五大主力是国军精华

尽管现在网络上“五大主力”的名气很大,但事实上这个称呼很晚才出现。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成立了黄埔军校,不过到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其仍然只有8个军、10万余人。

在北伐过程中国民革命军编制迅速膨胀到40个军,但编制随意且杂牌军战斗力与嫡系差距非常大。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认识到,国军需要多个师才能对抗日军一个师团。

因此到1938年后才正式将军作为常设编制,甲等军下辖3个师而乙等军只下辖2个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援助国民政府,从而使一部分主力军获得了相对先进的美械装备。

况且它们之前得到国民政府资源的倾斜再加上优秀将领的指挥有方,在8年抗战中逐步发展成了国军中战斗力一流的单位。这样1946年2月国民党当局在南京召开“军事整编会议”时,总结抗战时期战绩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称呼;

即在滇缅战场的新一军、新六军,长期在国内战场的18军、74军和曾经入缅作战的第五军。这几个军的共同点是军直属队有美式105毫米炮兵营、工兵营和汽车营等,师级有75毫米山炮营、无线电通信营等单位;

团以下装备有大量迫击炮和自动枪械,士兵的素质同样在国军中属于最高水准。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时国军共有86个军或整编师,却只有“五大主力”能在战争的头一年给人民军队制造巨大麻烦。但是随着国民政府日益腐败和其反人民的性质,这五支王牌军不可能再续抗战时的辉煌。

新一军和新六军诞生于缅甸战场,装备水平最高却在辽沈战役被林彪歼灭

一提到国军主力大家就会想到“美械王牌军”这个概念,但公平的说国军“美械军”同美军的差距非常巨大;真正在装备和训练层面能够和美军战斗力接近的,恐怕只有驻印军系统的新一军和新六军。

新一军的前身是上世纪30年代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时组建的税警总队,参加淞沪会战后其残余武装被改编成新编第38师;名将孙立人成为该师首任师长,1942年初在第66军建制内赴缅甸作战并取得仁安羌大捷。

新22师是抗战爆发之后新组建的部队,1938年时同第200师共同组建了第五军。

新22师同样参加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其师长廖耀湘展示了过人才能而得到了国军高层的重用。

但最后10万中国远征军惨败缅甸,新22师等部经野人山回国时损失惨重。而孙立人却指挥新38师进入印度,最终迫使英国同意其在印度兰姆加休整。

随即中、美、英三国共同商议组建中国驻印军,经过补充的新22师也空运兰姆加共同训练。

就这样1942年底由新38师和新22师组建了新编第一军,扩编后新38师、新30师和第50师组建新编第一军,而新22师与第14师组成了新编第六军。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为争夺东北,蒋介石在美军帮助下将新一军和新六军海运东北战场。在解放战争完全爆发之前新一军和新六军依仗其装备优势和百战精兵连战连胜,林彪只能带领刚组建的我东北人民自卫军退到了松花江以北。

然而这一过程中新一军和新六军也开始急速腐化,孙立人因为同廖耀湘和当时主政东北的杜聿明关系恶化被迫离开东北。

而林彪则一面命令东北我军从1947年开始发动“土改”壮大自己,一面针对国军的弱点积极反击。

在“三下江南”等作战中新一军下属3个师各被歼灭2个团,新六军的老兵和装备同样损失巨大。

1948年9月林彪带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锦州,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1]。蒋介石闻讯飞到沈阳,强迫廖耀湘带领包括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内的第九兵团支援锦州。

廖耀湘强烈反对却只得服从命令,但他不敢与我东野大军硬碰硬就跑到了彰武。锦州被我军攻克之后蒋介石命令廖耀湘去收复锦州,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命令其回到沈阳,临时担任东北“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和廖耀湘却都想去营口。

当林彪发现第九兵团因高层无法统一思想而徘徊不前时,一面命令10纵在黑山坚决阻击廖耀湘兵团南下,一面命令攻锦州的主力部队迅速向东移动布下口袋阵。

廖耀湘在黑山碰了钉子之后试图绕道南下营口,却被我三纵一个营突袭了其指挥部。方寸大乱的廖耀湘决定回沈阳,却不知此时我东野主力已经对其形成了包围之势。

从10月26日到28日不到3天时间第九兵团全军覆没,新一军和新六军的军师级指挥官几乎全部被我军俘虏。

蒋介石和杜聿明痛心疾首,而东野大军在缴获其美式装备后终于能入关作战。

74军抗战战绩卓越并成为蒋家御林军,解放战争却被粟裕的华野歼灭两次

74军因其在抗战结束后卫戍南京而被称为蒋介石的“御林军”,事实上该军的军史并不长。

抗战爆发之后非嫡系的51师与58师才组建成74军,在首任军长俞济时的指挥下参加了惨烈的淞沪会战与南京保卫战,尽管损失巨大但也证明了该军的价值。

1938年57师被调入该军使其成为甲种军,之后在王耀武的指挥下74军成功创造了三次长沙大捷,并且在常德会战和雪峰山会战中给日军以重创。

但是在1944年施中诚卸任军长后原74军副军长李天霞认为军长之职非其莫属,但由于国军的内斗和腐败最终却是由原58师师长张灵甫接任。

这一人事变化充分说明了74军在抗战尚未结束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腐化的苗头,而张灵甫事实上也并不具备军级指挥官的素质。

1946年后国民政府进行整军,74军改制为整编74师,3个师则相应成为整编旅。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整编74师连续同粟裕指挥的华中野战军交战。粟裕虽然指挥有方但因敌我实力差距过大被迫北撤山东。但令蒋介石等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随着我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新的华东野战军很快成为了中原国军的噩梦。

在粟裕指挥下新的华野先是在宿北战役中全歼国军整编69师,随后在鲁南战役中全歼国军第一快速纵队和整编51师等部。

1947年初在莱芜战役中我军竟然歼灭国军2个整编师超过5万余人,气得王耀武大骂:“五万多人,三天就被消灭光,就是放五万头猪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

然而其它国军在山东战场的失利却并没有让整编74师有所警惕,张灵甫等人竟一厢情愿的认为我华野同样损失惨重无力再战。

于是在1947年4月蒋介石制定重点进攻计划之后,以整编74师为核心的45万大军猛扑山东。

然而粟裕沉着冷静指挥我军有计划的后退,终于引诱整编74师与其两翼的整编25师、整编83师拉开了距离。5月13日粟裕命令华野5个纵队果断行动,将整编74师包围在孟良崮地区。

当张灵甫判断出我军意图后竟依然盲目自信没有马上全力突围,而是全军上了孟良崮妄图“中心开花”。但由于国军内部积弊重重个个出工不出力,外围国军空有数量优势却被华野4个纵队牢牢挡住。

张灵甫和整编74师很快在孟良崮上陷入绝境,敌空军空投的粮食和弹药基本上都落到了华野阵地上。

到了5月16日整编74师全军覆没,其高级指挥官中仅有在后方编练新军的副师长邱维达和1名副团长化装逃脱幸免于难。

由于孟良崮之战给国军士气的打击太大,蒋介石随即下令以3个新兵团加少量没有被我军包围的整编74师单位重建74军,邱维达成为了新任军长。

尽管新的74军从军官到士兵普遍缺少实战经验且士气更为低迷,但在蒋介石为其补充美械后仍在国军中属于战斗力一流的主力。

1948年9月粟裕指挥华野发动济南战役,74军空运到济南的7个连一度成为我军难啃的骨头。

但到了1948年11月我军发动淮海战役时,74军已经彻底沦落到“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地步。

当我军包围了黄伯韬的第7兵团后,蒋介石严令74军所属的第二兵团全力救援却彻底失败。

12月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率包括第二兵团在内的30万军民放弃徐州,却在12月4日被我军包围在了陈官庄地区。

这时的74军彻底没有了王牌军的模样,在1949年1月6日我军发动最后攻击后一天之内就再次全军覆灭。

第五军曾经是国军唯一的装甲力量,却因蒋介石的瞎指挥覆灭在陈官庄

抗战初期日本军队不但拥有绝对的炮火优势,其薄皮坦克也成为了中国军队难以对抗的钢铁堡垒。

痛定思痛后国民政府也决定组建自己的装甲部队,故而在1938年1月正式组建了第200装甲师。

该师装备有苏制T-26坦克、意大利CV-33战车等重装备,可以说是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师级装甲单位。当年底在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200师与新编22师和荣誉第一师合并为新11军旋即更名为第五军。

在这一过程中200师的坦克和重炮全部成为军直属队,在昆仑关大捷中作为国军中唯一的装甲力量一时蜚声海内外。

1942年初第五军作为国军中的头号主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之后退回滇西,其幸存的装甲单位被抽出而变成了完全意义上的步兵军。

但由于靠近印度所以在获得美援之后,第五军的美械比例仅次于新一军和新六军,成为国内战场上数一数二的王牌军。

抗战结束之后第五军被调往中原战场,从1946年到1948年同我华野交战虽然也遭到了一定损失,但其整体没有遭受过严重打击。

到淮海战役爆发之前第五军扩编而成的第二兵团可以说是徐州“剿总”下辖的绝对王牌,也成为了粟裕制定计划时必须要优先考虑的头号强敌。

然而这时的第五军也出现了严重的名不符实问题,除核心第200师外抗战时期同其同样战功赫赫的新22师等部全部被调离;其第45师战绩一般,而第46师居然是伪军改编而来。

这也成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第二兵团无法突破徐东我军阻击阵地,几乎坐视黄伯韬兵团覆灭的重要原因。

在我华野围歼第七兵团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使整个淮海战场国军彻底陷入了被动[2]。

为夺回宿县第二兵团曾经全力向南攻击却无法打通津浦线,最后杜聿明也只能无奈接受蒋介石放弃徐州的计划。

而国军主力向西移动时邱清泉居然因为担负后卫任务的第45师被我军咬住,竟勒令整个兵团掉头回援严重贻误战机。到整个杜聿明集团都被我军围困在陈官庄之后,邱清泉先是狂妄至大认为只靠第五军就能杀开一条血路。

但屡次突围失败之后邱清泉又产生了严重的悲观情绪,甚至把被困在陈官庄归咎于院子里有棵树。

1949年1月6日我军发起全面进攻,第五军很快也面临最后的崩溃。

邱清泉此时成了名副其实的“邱疯子”,他扔下杜聿明等人带着少数亲信试图迎着我军的炮火找到一条生路。

最后在暗夜里被一颗子弹击中,曾经的抗日名将落了这样悲惨的结局也令人唏嘘不已。

第18军为陈诚起家部队倍受宠爱,却在双堆集被中野和华野联手歼灭

如果说国军第五军和第74军是被粟裕歼灭的,那么第18军因为被中野与华野联手歼灭只能算粟裕的半个战绩。在国军的“五大主力”中第18军的资历最老,其前身是陈诚的起家部队第11师。

随着陈诚位居国军高层第11师逐步发展壮大为第18军,当时人们将第11师或18军的主要将领称为“土木系”。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之后第18军曾经在罗店等地同日军主力师团血战,胡琏等将领均在那一时期就崭露头角。

淞沪会战失利之后第18军参加了武汉会战,后撤往湖北西部负责保卫陪都重庆。

1943年日军妄图西犯遭遇胡琏指挥第18军在石牌坚决阻击未能得逞,第18军也因“石牌大捷”而成为中国军队的一张王牌。

抗战结束之后第18军才换装美械,虽然装备水平比不上新一军和新六军,但其战力之强令粟裕和刘邓都不敢轻视。

1946年9月张凤集一战我晋冀鲁豫野战军虽然歼灭第11师一个团,但也付出了5000多优秀官兵的巨大代价。

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曾经指挥华野主力在南麻地区包围第18军,但因其在短时间内构筑大量工事且胡琏指挥有方使我军吃了大亏。

在淮海战役之前第18军虽然没有取得抗战时期的辉煌战绩却也没有遭遇过严重打击,只是其二号主力第18师被抽出用于重建第10军。淮海战役爆发之后以18军为核心的第12兵团在司令官黄维指挥下,从河南确山出发东援徐州战场。

刘邓指挥中野主力进行连续阻击,终于在11月25日将其包围在双堆集地区[3]。

尽管黄维被许多国军将领蔑称为“书呆子”,但第12兵团在被包围后迅速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坚守待援。

在中央军委的统一调度之下,粟裕下令华野7纵、13纵与炮纵一部开赴双堆集,由刘邓统一指挥参与围歼黄维兵团。

当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之后,刘邓与粟裕认真研究了战场形势;决定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攻,集中中野全部与华野可调集的力量先吃掉黄维兵团。

从11月6日开始我两大野战军合力发动了对黄维兵团的最后攻击,该兵团其余3个军在很短时间内就崩溃了。

但是第18军却依然顽强其11师下辖的“老虎团”等部表现出了抗战时期的强悍战斗力,我军往往要付出一个团的牺牲才能歼灭其一个团。但到了12月15日晚黄维也已经成为了“光杆司令”,只得同副司令胡琏等人分别乘坐坦克逃跑。

最后整个第12兵团除原东北军系统的49师被隔在包围圈外面,和胡琏等少数将领逃脱外被全歼。而中野也通过歼灭第12兵团极大改善了装备情况,为后来百万雄师过长江奠定了基础。

客观地说国军五大主力在抗战时期都为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其覆灭时也依然拥有很高的战术素养。

但是其作为蒋介石反动集团的支柱,不可避免的随着蒋介石集团一起覆灭。许多被俘的国军将领后来也认为,他们发动反人民的不义内战失败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

[1] 复盘经典战例丨辽沈战役:开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序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22-08-17

[2] 《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淮海、渡江战役的总前委书记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9-29

[3] 记者日记:让人敬畏的双堆集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2014年09月01日

发布于:天津市